近日,隨著最后一筆資金原路返賬的提示音響起,一場“反詐阻擊戰”在佛山工行轄內獅山支行與兩地警方的通力協作下圓滿收官。這起涉及某半導體企業480萬元巨額資金的電信詐騙案件,因銀行快速響應機制與警方高效聯動,最終實現被騙資金全額追回,為守護群“錢袋子”再添經典案例。
騙子設局:偽造身份施壓轉賬
4月30日,一通急促的求助電話打破獅山支行營業室的平靜。“我被騙了!剛轉了480萬元的貨款!”某半導體公司財務負責人聲音顫抖地陳述遭遇:當天上午,詐騙分子通過非法獲取的企業信息,偽造公司法人身份組建“高層決策群”,以“緊急支付設備預付款”為由催促轉賬。在騙子精心編排的話術操控下,財務人員通過企業網銀完成實時轉賬,直到察覺群聊異常才緊急聯系銀行。
生死時速:15分鐘黃金窗口期
“立即啟動電詐應急響應!”接到報案后,獅山支行現場管理人員迅速調取賬戶流水,發現資金已匯至河南某農商行賬戶。銀行工作人員留意到關鍵細節,公司財務人員錄入收款賬號時誤添空格符,導致系統未能觸發賬戶有效性校驗。這一看似細微的失誤,卻成為攔截資金的突破口。
該支行負責人當機立斷實施“雙線作戰”:一線直聯收款行風控部門,闡明事件緊迫性;另一線通過支付系統“查詢查復”模塊發送紅色預警報文,特別標注“該筆匯款涉及電信詐騙,請暫緩入賬等待公安核查”。與此同時,工作人員同步引導客戶撥打公安部反詐專線,半小時內便完成電子證據鏈固定。隨著反詐中心對涉案賬戶啟動“止付凍結”程序,詐騙團伙轉移資金的通道被徹底斬斷。
科技賦能:異常字符成破局關鍵
“賬號空格符看似失誤,實為天網疏而不漏。”據該行經辦客戶經理透露,收款行系統因賬號格式異常自動觸發二次核驗機制,加之該行發送的緊急風險提示,使得該筆款項始終處于“待入賬”狀態。在佛山、汝陽兩地公安機關通力協作下,經72小時資金流向追蹤與司法取證,最終于5月6日將被凍結資金按原路徑如數退還企業賬戶。
此次事件中,佛山工行依托“賬戶異常特征智能識別系統”,在轉賬環節成功捕捉異常交易信號;通過“警銀協作綠色通道”實現情報共享秒級響應;運用“資金流向熱力圖”輔助警方精準鎖定涉案賬戶,構建起事前預警、事中攔截、事后追索的全鏈條防護體系。
獅山支行負責人感慨地說:“守護客戶資金安全沒有終點,我們將以科技為盾、以責任為矛,在反詐戰場上筑牢金融防線。”
文章來源:工商銀行佛山分行